Steam平臺的好評率榜單上,兩款風格迥異的游戲近期上演了一場耐人尋味的追逐戰。曾以近30日11%好評率坐穩 傳奇差評席位的《三國殺》,與好評率12%的《怪物獵人:荒野》一度陷入膠著,最終卻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達成 平手—— 并非后者口碑下滑,而是《三國殺》的近期好評率被玩家人為控票拉至12%。這場看似荒誕的數值博弈,實則折射出玩家對兩款游戲復雜的情感態度。?
《三國殺》的 “差評傳奇” 早已不是新鮮事。作為一款運營多年的卡牌游戲,它曾憑借三國題材的魅力和策略性玩法積累大量用戶,但后續的數值膨脹、氪金機制爭議等問題,讓其口碑持續下滑。此次 “控票” 事件更像是玩家群體的一場集體狂歡:有人試圖用這種方式調侃游戲的差評體質,有人則想借此諷刺 Steam 好評率體系的局限性。這種非自發的口碑波動,讓《三國殺》的 12% 好評率失去了實際參考意義,更像是一場互聯網亞文化的即興表演。?
相比之下,《怪物獵人:荒野》的 12% 好評率則帶著更明顯的 “硬傷” 印記。作為系列首部登陸 PC 平臺的正統續作,它曾承載著玩家對開放世界狩獵的期待,但第二次免費更新后,玩家的吐槽聲浪并未平息。更新內容被指缺乏誠意 —— 新怪物設計同質化、任務模式重復,難以支撐長線游玩;而 PC 版的優化問題更是成為 “重災區”,有玩家反饋 CPU 負載異常飆升,中端機型頻繁出現卡頓甚至崩潰,嚴重影響狩獵體驗。盡管官方多次承諾修復,卻始終未能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,這種 “久拖不決” 的態度,讓初期因 IP 情懷給出好評的玩家逐漸失去耐心。?
兩款游戲的口碑困境,本質上指向了不同的行業痛點。《三國殺》的爭議源于長期運營中的平衡性失衡與商業化過度,玩家的 “控票” 行為更像是對這種 “擺爛式運營” 的消極抵抗;而《怪物獵人:荒野》則暴露了 3A 大作在跨平臺適配中的短板 —— 當開放世界的雄心遇上技術優化的乏力,再硬核的粉絲也難掩失望。Steam 好評率本是玩家反饋的窗口,如今卻在《三國殺》的調侃式控票與《怪物獵人:荒野》的實質性缺陷中,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 “失真” 狀態。?
值得玩味的是,12% 這個相同的數字背后,是玩家群體截然不同的情緒表達:對《三國殺》,更多是帶著自嘲的戲謔;對《怪物獵人:荒野》,則是恨鐵不成鋼的惋惜。前者的口碑早已 “擺爛”,后者卻仍有挽回的可能 —— 若能在后續更新中補上內容短板、徹底解決優化問題,或許能重新贏回玩家的信任。畢竟,對于一款以玩法為核心的狩獵游戲而言,玩家的期待從未消失,只是被糟糕的體驗暫時掩蓋。